福建地處我國東南沿海,依山傍水,既享有降雨充沛、河網密布的資源之利,也因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而飽受旱澇并存交替之苦。新中國成立以來,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水利建設熱潮,取得豐碩成果。2011年,隨著《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的出臺,我省又迎來了新一輪重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熱潮。2012年,省政府批復《福建大水網規劃》,啟動“大水網”建設。水庫作為大水網建設的重要節點,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發電、生態等功能,是水源保障體系、防洪工程體系、生態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二五”“十三五”期間,我省建成或基本建成大型水庫2座、中型水庫15座、小型水庫38座,水網保障能力持續提升,防洪減災體系逐步健全。
在中央一號文件的大背景下,福建水投集團孕育而生。自2011年成立以來,福建水投集團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發揮省級水利投融資優勢,在八閩大地投資建設一批關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關乎民生百姓福祉的大中小型水庫工程,其中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9座、小庫7座,規劃總投資近80億元,總庫容超過5億立方米,配套裝機容量超過10萬千瓦。這些水庫建成后,極大發揮保供保灌、防洪保安、清潔發電、改善生態等綜合效益,為更高起點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提供了堅實的水利支撐。
匠心建造 鑄就工程豐碑
“上善若水,匠心如一”。福建水投集團始終秉持“匠心善為”的企業精神,牢固樹立“安全第一,質量至上”的管理理念,弘揚新時代“工匠”精神,建好一座座水庫,鑄就一座座豐碑。集團公司先后制定出臺了《建設項目管理辦法》《招投標管理辦法》《安全生產管理辦法》《建設項目年度計劃管理辦法》《投資管理辦法》等系列規章制度,涵蓋計劃管理、質量控制、進度控制、投資控制、安全管理等項目建設全過程各環節,確保水庫項目建設管理有章可循。嚴格落實水庫安全質量管理各方責任,深化創建標準化工地和文明工地,強力推動安全生產和工程質量督查檢查,確保工程質量經得起歷史的檢驗。霍口水庫、雙溪水庫、坪坑水庫、榮豐水庫等項目獲評福建省水利建設工程文明工地,福地水庫、雙溪水庫、榮豐水庫等項目獲評“閩水杯”水利優質工程。特別是,霍口水庫作為水利工地標準化建設試點項目,為全省水利工程建設工地標準化建設指南的出臺提供了寶貴經驗。
福建水投集團堅持以項目帶科研,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法、新工藝,積累了一批先進的水庫建設經驗,多項科研成果處于行業領先水平,獲評全省水利科技進步獎8項,科技創新實力顯著提升,推動我省水利科技創新和技術賦能。其中,霍口水庫采取三維信息模型(BIM)設計,應用大體積混凝土溫控智能化控制技術,全過程實時監測典型壩段的澆筑溫度、混凝土內部溫度、埋管通水降溫等溫控數據,為保證大壩質量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坪坑水庫采用先進的自密實混凝土新型筑壩技術,壩體總方量近34萬立方米,是省內同時期同類型壩體方量最大、壩高最高的攔河壩。
興水惠民 造福八閩百姓
水潤八閩,福澤四方。福建水投集團投資建設的水庫項目建成后,通過多源互濟、蓄豐補枯、攔洪削峰、消能發電,為全省34個縣(市、區)近150座水廠供應源源不斷的優質水源,每年生產超過3億度清潔能源,守護著水庫下游數十個城鎮防洪安全,灌溉著數萬畝高效農田,造福著八閩千萬人民。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福建水投集團投資建設的水庫項目大部分為水源性工程,首要功能就是供水保障。這些水庫建成后,充分發揮水庫蓄水調節功能,極大解決各地原水季節性不足問題,提高供水保障率,有效應對日益頻繁的極端干旱天氣。霍口水庫作為福州人民的“大水缸”,總庫容2.97億立方,具有多年調節功能,日供水能力160萬方米,進一步完善福州中心城區及羅源、連江、馬尾等閩江北岸城市群“雙水源”供水保障體系。福地水庫項目投產后,連城縣徹底告別全省最后一個主城區長期使用地下水的歷史。閩清葫蘆門、長汀榮豐、沙縣雙溪、尤溪興頭、明溪黃沙坑等水庫作為城區飲用主水源,結合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為各地構建“大水源、大水廠、大管網”城鄉供水保障體系提供水源“定心丸”,促進城鄉百姓同享優質好水。
洪澇災害是福建最常見的自然災害之一,水庫是抵御洪澇災害的第一道防線。福建水投集團投資建設的水庫項目均設計相應的防洪庫容,保障下游城鎮防洪安全。霍口水庫以4000萬立方米的防洪庫容,將下游連江縣城區的防洪標準從原來的20年一遇提高到30年一遇。2024年“格美”臺風期間,經過霍口水庫調峰,下游敖江傍尾河段水位僅上漲1米多,而在下閘蓄水前一年同量級的“海葵”臺風期間,同一河段水位上漲了近4米,防洪減災作用十分明顯。2022年6月,福地水庫剛剛下閘不久就迎來首次調洪任務,有效降低連城縣城區洪水水位0.8-1.4米,減少因災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0萬元。
水是農業的命脈,農業豐產豐收離不開水利保障。在農業灌溉領域,福建水投集團投資建設的水庫項目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部分水庫還配套建設灌溉工程,改善下游灌溉條件,打造高效灌溉農田,為我省護好“糧倉”、扛穩“糧袋”、端牢“飯碗”提供了堅實的水利支撐。明溪黃沙坑水庫作為煙基援建水源工程,可灌溉蓋洋鎮、城關鄉、瀚仙鎮等10個村及雪峰農場耕地面積15840畝。尤溪汶潭水利樞紐工程通過配套灌溉工程,為梅仙、南洋、半山、通演、坪寨、梅營、汶潭等7個灌片13140畝糧田提供灌溉用水,有效提升坪寨灌區灌溉可靠性。
在綠色生態領域,福建水投集團投資建設的水庫項目因地制宜配套建設消能電站或壩后電站,最大限度挖掘水庫能源潛力,為我省能源保供提供清潔能源。霍口水庫配套水電站安裝3臺發電機組,總裝機60兆瓦,年可發電近1.6億千瓦時。尤溪汶潭水利樞紐工程自投產以來已累計發電1.7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6.8萬噸。在建設過程中,嚴格執行水保環保“三同時”制度,落實最小下泄流量,滿足下游生態環境用水需求,守護八閩綠水青山。霍口水庫還配套建設生態增殖放流站和全國在建同類型中長度最長、落差最大的魚道,總長4.51公里,高低落差80米,每年培育當地特有魚苗超過9萬尾,打通了敖江流域的魚類洄游路線,有效緩解大壩建設對魚類洄游和種群資源數量產生的不利影響,也為我國同類型高壩過魚設施建設提供有益的先行借鑒。
數智賦能 構建運管矩陣
水庫作為流域防洪、水資源調配領域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提高水庫數智化運營水平已經成為行業的必然趨勢。福建水投集團立足長遠發展,同步建設自動監測等數字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構建現代化、數智化的水庫運營管理矩陣。
霍口水庫建設過程中,緊扣數字孿生水利工程建設要求,試點建設綜合信息化系統,積極應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BIM+GIS等現代信息技術,推進水質監測、水文測報、大壩安全監測自動化。水質自動在線監測系統接入不同渠道的水質數據,實時提供水質類別、水庫周邊潛在污染源、水質指標的監測值以及指標歷史變化曲線等信息,為水質管理和保護提供有力支持。水文自動測報系統通過在壩上流域、庫區、下游流域布局雨量水位蒸發量站1座、雨量水位站5座、雨量站3座、電站中心站1座、水文站1座,實時收集流域水雨情測報數據,并同步推送至省、市水利部門汛情發布系統,有效輔助相關部門制定防汛調度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實現流域智能化調度管理。霍口水庫大壩安全自動監測系統裝有27面MCU數據采集柜,通過對大壩觀測數據的自動采集和自動處理,并對大壩狀態正常與否作出初步判斷和分級報警,實現對大壩安全情況動態監控分析、安全評判和輔助決策,有助于水庫管理人員及時采取合理措施,有效保障大壩安全。
為適應現代信息產業發展趨勢,2019年,福建水投集團啟動“一網一云一平臺一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整合集團系統涉水數據資源,實現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為數據共享、決策分析、風控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撐服務,推動傳統水利水務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同時,各地結合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同步推進數字水務建設,將水庫項目配套建設的水雨情自動監測數據、水質在線監測數據、大壩監測數據接入“城鄉供水一體化數字水務平臺”,實現從水源頭到水龍頭“數字化、智能化、可視化”全過程實時監管,打造“一屏看水、一網管水”的水庫運營管理矩陣。
目前,福建水投集團正在加快推進水源板塊整合重組,謀劃組建原水集團,推動水庫等原水資產集團化管控、專業化運營、物業化管護、產業化開發。展望未來,福建水投集團將以原水集團組建為契機,高效運營、優化配置我省原水等戰略性資源,支撐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同時,依托水庫自然生態資源優勢,充分挖掘水庫生態效益,推動形成原水供應、生態漁業、風光水儲、文旅康養等水庫及周邊產業經濟體系,構建可持續運營、高質量發展的原水資源開發利用機制,切實做到建成一座水庫,造福一方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