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就對農業問題、糧食問題進行著深邃思考和長遠謀劃,創造性提出并探索實踐大食物觀。30多年來,福建干部群眾在大食物觀科學指引下,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取得顯著成效。連日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日報等中央主要新聞媒體,紛紛在重要版面、時段推出重磅報道,講述福建踐行大食物觀的生動探索,在海內外引發熱烈反響。
5月13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長篇綜述《福建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并配發仲音文章《樹立和踐行大食物觀》。報道說,30多年來,福建踐行大食物觀,開發利用豐富的山海資源,因地制宜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在保障糧食安全和推動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充分展現了大食物觀的實踐力量,對于各地樹立和踐行大食物觀、確保糧食安全具有重要啟示作用。5月14日起,《人民日報》要聞版連續多天刊發文章,聚焦福建加快建設“藍色糧倉”、推進林下食品產業集聚發展、立足資源稟賦發展設施農業、建設“食品放心”工程等方面的積極探索。
5月13日,新華社播發長篇通訊《豐富食物“資源庫”唱好農業“山海經”——福建深入踐行大食物觀的經驗啟示》以及新華時評《念好大食物觀的“山海經”》。報道指出,30多年來,福建干部群眾始終牢記囑托,在大食物觀科學指引下,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培育形成畜禽、漁業、蔬果、茶葉、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不斷破解糧源局限,構建了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5月13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聯播》頭條播出《踐行大食物觀的福建啟示——因地制宜 走特色發展之路》,報道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率先提出并探索實踐大食物觀,穩住糧食,山海田一起抓,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30多年來,福建立足農業資源多樣性和氣候適宜優勢,向海洋要食物,向森林要食物,向設施農業要食物,因地制宜推動特色現代農業轉型,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5月14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踐行大食物觀的福建啟示——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端牢中國飯碗》,關注福建更加豐富多元的食物供給,展現了大食物觀的實踐力量。5月16日,央視《焦點訪談》推出《大食物觀 國之大事》專題報道指出,30多年來,福建立足農業資源多樣性和氣候適宜優勢,因地制宜推動特色現代農業轉型,海上牧場、森林糧庫、設施農業全面發展,多元化食物供給能力有效提升。(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5月15日,光明日報《紅船初心》專刊整版聚焦福建踐行大食物觀的探索。《耕山牧海有“糧”策——福建牢記囑托踐行大食物觀的探索》一文指出,多年來福建牢記總書記囑托,在大食物觀科學指引下,不斷探索創新,“糧”策百出,取得了顯著成效,不僅糧食單產明顯提高,餐桌上的食物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元。
5月14日,《經濟日報》頭版刊發文章《念好農業“山海經”——福建省深入踐行大食物觀成效調查》,關注福建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取得的顯著成效,同時配發評論文章《踐行大食物觀 保障糧食安全》。文章指出,30多年來,福建省牢記囑托,在大食物觀的科學指引下,不斷探索創新、久久為功,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取得顯著成效,糧食單產提高的同時,食物供給更加豐富多元,老百姓不但吃得飽,更吃得營養、吃得健康、吃得安全。5月16日,《經濟日報》頭版刊發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趙龍署名文章《堅定不移踐行大食物觀 構建特色鮮明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5月14日,《中國日報》以頭版轉二版整版形式,刊發《福建創新引領全國糧食安全》一文,對福建踐行大食物觀的實踐和成效,作了深入全面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