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年综合免费观看,国产亚洲制服免视频,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男女 久久精品亚洲A

歡迎訪問福建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歷史搜索:
熱搜詞:

《加快建設“海上福建”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的政策解讀

來源:本網 發布時間:2021-05-26 11:03 瀏覽量:{{pvCount}}
相關文章:

       近日,省政府印發《加快建設“海上福建”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方案》),現對政策出臺背景和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建設海洋強國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要堅持陸海統籌,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福建考察指導,對福建提出了“四個更大”等重要要求,為福建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福建海洋資源得天獨厚,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3752公里、居全國第2位,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210.9公里、居全國首位,全省有海島2214個、居全國第二位,具有發展海洋經濟的獨特優勢。 

  福建省委、省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一以貫之傳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關于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理念和創新實踐,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立足福建實際和區位優勢,在新的起點上研究制定《加快建設“海上福建”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形成了“1+N”的工作思路。行動方案中的每項任務分別由牽頭部門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明確“重點任務+重點項目”,動員各級各有關部門力量,堅持市場化運作,吸引央企、民企和省屬企業參與項目建設。 

  二、基本原則 

  《三年行動方案》堅持以下4個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陸海統籌、灣港聯動。以海帶陸、以陸促海,統籌陸地、海岸、近海、遠海空間布局和資源開發,打造安全高效陸海通道,構建海洋產業發展新格局。做好灣區經濟文章,促進產業群、港口群、城市群聯動發展。 

  二是堅持科技興海、創新驅動。統籌優化海洋科技創新資源布局,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構筑海洋科技創新基地。推進海洋科技關鍵共性和配套技術攻關,突破制約“海上福建”建設的科技瓶頸,推動海洋經濟向創新引領型轉變。 

  三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從海洋資源永續利用和對子孫后代負責的高度出發,促進開發與保護并重,有所為有所不為,推動海洋開發向循環利用型轉變,加快建設美麗海洋,讓人民群眾吃上綠色、安全、放心的海產品,享受到碧海藍天、潔凈沙灘。 

  四是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樹立國際視野,秉承開放包容理念,擴大高水平向海開放,推動“海絲”核心區建設與海洋開放開發協同互促,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服務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三、目標任務 

  (一)主要目標。《三年行動方案》提出了2023年、“十四五”末、2035年三個階段性目標。 

  到2023年,海洋經濟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基本建立,海洋資源優勢逐步轉化為經濟優勢、高質量發展優勢,打造海洋漁業、綠色石化、臨海冶金、海洋信息、航運物流、濱海旅游等6個千億產業。全省海洋生產總值達到1.5萬億元左右,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8.5%左右。全省港口吞吐量突破6.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超過1920萬標箱。海洋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87%左右,近岸海域一類、二類水面占海域面積達82%以上,自然岸線保有率達到37%。 

  到“十四五”末,在“海上福建”建設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更大進步,基本建成海洋強省。海洋經濟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全省海洋生產總值達到1.8萬億元左右,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30%左右。海洋基礎設施體系躍上高水平,沿海港口吞吐量突破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150萬標箱。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展現高顏值,海洋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88%以上,近岸海域一類、二類水面占海域面積達83%左右,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37%。 

  到2035年,在“海上福建”建設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上躍上更大臺階,海洋經濟綜合實力、海洋基礎設施、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生態環境穩居全國前列,海洋開放合作水平邁上新高度,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基地和我國科技興海重要示范區,為我省落實“四個更大”新要求、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重要支撐。 

  (二)重點任務。按照“1+N”的工作思路,《三年行動方案》重點突破與海洋密切相關的新領域新業態,提出了11項重點任務。 

  一是促進海洋信息產業實現倍增。構建海洋信息通信“一網一中心”,培育海洋信息服務與設備制造業。二是大力發展臨海能源產業。發展地下水封洞庫儲油,拓展海上風電產業鏈,培育“漁光互補”光伏產業,做強液化天然氣產業。三是建設海上牧場。加快養殖業藍色轉變,實施深海裝備養殖示范工程,培優做強水產種業,拓展遠洋漁業發展長板,推進水產品精深加工,發展水產品冷鏈物流,培育水產龍頭企業和品牌。四是推進臨海產業現代化。壯大海工裝備和海洋船舶產業,建設全國重要綠色石化基地,鍛造臨海冶金優勢產業鏈,培育發展海水淡化產業。五是做大做強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世界一流現代化智慧港口,著力打造廈門國際集裝箱干線港,擴大“絲路海運”品牌影響,建設福州國際深水大港,推進湄洲灣港南北岸合理布局和泉州港重點港區統籌開發,優化港口集疏運體系,延伸航運物流服務價值鏈。六是構建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產業高地。建設“藍色藥庫”載體平臺,發展海洋創新藥物與海洋生物制品。七是打造國際濱海旅游目的地。積極發展郵輪產業,建設休閑度假旅游島,培育海洋旅游精品,加快發展休閑漁業。八是深化海洋生態綜合治理。實施海岸帶美化提升工程、濱海濕地生態修復工程、海漂垃圾綜合治理工程、海洋環境風險處置工程,打造碧海藍天、潔凈沙灘。九是搶占海洋碳匯制高點。深入開展海洋碳匯科學研究,推動海洋碳中和試點工程。十是強化海洋科技創新。創建一批海洋創新平臺,推進一批海洋科技研發項目,轉化一批海洋科技創新成果,培育引進一批海洋創新人才。十一是推進海洋開放合作。深化“海絲”核心區建設,深化閩臺海洋融合發展,深化海洋經濟開放合作。 

  四、實施保障 

  為落實以上重點任務,主要從以下5個方面做好實施保障:一是強化組織領導。調整成立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由省長任組長、分管副省長任副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發改委。二是強化企業主體。加強與央企、民企等骨干企業合作,鼓勵引導省屬企業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海洋資源開發和涉海項目建設。三是強化金融支持。鼓勵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建立運營“海上福建”建設投資基金。鼓勵開發性和政策性金融機構,對海洋項目給予中長期信貸支持。四是強化改革創新。深化福州、廈門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打造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海洋資源保護利用創新實驗平臺。五是強化正向激勵。對海洋重大項目多、海洋經濟增長快、海洋強省建設業績突出的市、縣(區),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