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財經訊 4月,新能源車價格戰進一步加劇,開啟新一輪降價。乘用車市場聯席分會(下稱“乘聯會”)調研結果顯示4月中旬乘用車市場終端折扣-20.7%,略高于3月終端折扣力度。記者走訪市場調查發現,特斯拉、理想、小鵬、智己等品牌的門店內已經更新了最新的購車價格或者補貼優惠。
其中,新上市的小米SU7備受關注,看車試駕的人群依然絡繹不絕。定價在21.59萬元至29.99萬元的小米SU7上市后帶來“鯰魚效應”,引發了20萬+新能源車的新一輪價格與配置較量。
4月中旬上市的理想L6助推了家庭購車成本的下降,原定價25.98萬元,最終調整至L6 Pro24.98萬元,在5月5日前下定,還提供了價值2萬元的首銷權益。門店銷售人員表示,五一集中預約試駕的用戶比較多,最新上市的L6下定提車需要2-4周,配以120天滾動保價協議,如果降價還可以給下定金用戶退款。
4月下旬特斯拉中國官網宣布了多款車型在中國市場降價,全系降價達1.4萬元。
比亞迪2024年3月掀起一波降價潮,在4月整體價格保持平穩,門店內提供到店贈禮。“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在市場份額上的爭奪導致價格下探。”比亞迪的王朝網銷售事業部大區經理高鑫宇分析認為,新能源車降價更多的是迎合客戶和市場需求,目前合資的B級車價位已經滲透到14w左右。
回顧2023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價格戰幾乎貫穿了全年的發展軌跡。降價策略背后,是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擴大、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的共同作用。
電池成本占據整車成本的30%-40%,今年以來,動力電池價格大幅下降,促使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推廣釋放了價格空間。有分析認為,電芯的單瓦時價格每下降0.1元就意味著一輛搭載100度電池包的電動車電池成本價可以便宜1萬元。
降價讓更多消費者從傳統燃油車轉向新能源車,根據乘聯會數據,4月上半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為50.39%,首次超過傳統燃油乘用車,提前完成至2035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50%目標。
與之對比的是,2005年至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用了10年,滲透率才突破1%。2016年到2019年,雖然新能源滲透率提升到5%,2020年中國新能源車滲透率迎來爆發式提升,2023年突破33%。
在多家品牌門店中,記者調研發現,門店汽車銷售還可搭配金融貸款政策,年限最多為5年,利率從年1%到年2.99%不等。對于年1%的還款利率,銷售人員特別提醒,是前兩年每年1%年利率,后三年利率則回調至4%以上,建議兩年內提前還款最佳。